根据德国和奥地利在烹饪方面的一些著作,硝酸盐(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大约是1700年。十九世纪,人们认识到在硝酸盐还原菌作用下由硝酸盐转化而成的亚硝酸盐是保持食品风味和色泽的活化剂,亚硝酸盐从那时起就被用作食品防腐剂。美国政府在二十世纪初第一次允许亚硝酸盐作为肉类加工添加剂。此时,亚硝酸盐就成了食物的一部分。
一九五○年,科学家第一次提出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能导致肝癌,后来他们又发现亚硝酸盐能与多种胺类反应形成小分子亚硝胺(N-nitrosamines),从而推动了对亚硝胺与癌症关系的研究。
在食品工业中,亚硝酸盐作为添加剂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个分水岭,因为有人在腌肉中发现了致癌剂亚硝胺,并发现亚硝酸盐是形成亚硝胺的因素,因此亚硝酸盐被认为是一种毒物,其剂量受到严格控制。在1980年代,有很多关于亚硝胺致癌的报道,但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暴露与癌症的关系还不清楚。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在2006年的报告中指出,人体内仍然存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摄入量,这可能会导致人类得癌症。
亚硝酸盐的相关研究
但关于硝酸盐还有另外一个研究。1981年,科学家们发现,健康的年轻人每天摄取的硝酸盐(低于180毫摩尔/天)很少,但是尿中的硝酸盐含量是他们摄取的4倍,而且尿中多余的硝酸盐是内源性合成,而不是饮食引起的体内硝酸盐合成,不管是高摄入还是低摄入。自此以后,陆续发现人体也会产生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并发现亚硝酸盐对血液和组织中N0有维持生理平衡的作用。从而展开了亚硝酸盐对人体生理影响的相关研究。
L-精氨酸在正常生理条件下通过 NOS途径合成 NO,但当内皮细胞处于功能缺陷、缺氧或酸性环境中时,L-精氨酸通过 NOS途径合成 NO,使其受到限制,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亚硝酸盐为 NO,包括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还原型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神经球蛋白、内皮源性 eNOS等。外源亚硝酸盐可补充内源亚硝酸盐,参与 NO在体内的平衡调节。人体血浆中的亚硝酸盐在生理条件下含量较低,约为300~500纳摩尔/升,而组织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约为0.5~20纳摩尔/升。外源给药少量亚硝酸盐对血浆亚硝酸盐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可使组织亚硝酸盐浓度增加几倍。膳食中亚硝酸盐的补充减少了 NO在体内过量的可能性,而静脉注射生理浓度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几乎没有副作用。高血压、冠心病,如丹参、瓜蒌、黄芪、三七、乳香、赤芍、冰片、高丽参等,均含有少量的亚硝酸盐和大量的硝酸盐。其中,丹参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33微克/克,硝酸盐含量为11948微克/克;高丽参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21微克/克,硝酸盐含量为2067微克/克。这两种中成药含有硝酸盐还原酶,可使硝酸盐不断转化为亚硝酸盐,补充患者 NO不足。通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含亚硝酸盐中药的安全性。人们对于亚硝酸盐的认识,从“食物保鲜天使”到“癌症魔”,再到“心血管机能扞卫者”,可谓一波三折。随著科技的更新及研究的深入,亚硝酸盐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神秘关系正在逐步揭开。
提示:燕窝官网是行业权威网站,燕窝鉴定真伪、价格评估、购买试用装,开店加盟、批发、学习交流。